表面前處理對鋼結構氟碳漆防腐效果的重要作用
鋼結構防腐的表面處理分為兩部分:表面清理和表面粗糙度。表面清理是指除去鋼構表面的氧化皮、鐵銹、可溶性鹽、油脂、水分等;表面粗糙度在于增大涂層接觸表面積,提高涂層對底材的附著力。

鋼結構表面清理一般采用噴砂除銹的方式進行,除銹等級必須達到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 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 第一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中規定的Sa2.5級的要求。鋼材前處理完成后,表面殘留痕跡僅為點狀或條狀的輕微色斑。
鋼結構表面粗糙度則需控制在40-75μm的范圍內,應符合GB/T13288<涂裝前鋼材表面粗糙度等級的評定>中的要求。其中,表面粗糙度應根據鋼結構涂裝底漆種類和除銹等級的不同進行選擇。

鋼結構氟碳漆防腐涂裝體系在JT/T 722-2008 <公路橋梁鋼結構防腐涂裝技術條件>中,針對不同的腐蝕環境設計了S07/S09/S11三套長效型配套涂層體系:S07:環氧富鋅底漆+環氧(云鐵)漆+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氟碳樹脂漆+氟碳面漆;S09:無機富富鋅底漆+環氧封閉漆+環氧(云鐵)漆+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氟碳樹脂漆+氟碳面漆;S11:熱噴鋁或鋅+環氧封閉漆+環氧(云鐵)漆+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氟碳樹脂漆+氟碳面漆。

鋼結構防腐涂裝,無論是選擇S07、S09還是S11,涂裝前處理均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鋼結構防腐的表面前處理工序是重中之重,對涂層防腐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按影響涂層防腐效果因素占比劃分,表面前處理占比高達50%。

鋼結構防腐問題日益突出,無論防腐涂裝體系怎樣選擇,鋼構表面的前處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序。如果表面處理不徹底,殘留雜質污物等將會影響涂層的防護效果;如果鋼材表面粗糙度過大,在波峰處往往會引起漆膜厚度不足、引起早期點蝕,而且在較深的凹坑處留有氣泡,成為漆膜鼓泡根源。因此,鋼結構防腐涂裝時,表面前處理工序不可或缺并具有重要意義。
|